第435章 确立国号,年号_十国江山风月
笔趣阁 > 十国江山风月 > 第435章 确立国号,年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35章 确立国号,年号

  关于国号的事情,公卿百官们都争论不休,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
  毕竟,这事关重大。

  国号是不能随便命名的。

  大致有五个来由:

  其一,由部落或部落联盟(后来称作部族)的名称而来;

  其二,来自创建者原有的卦号、爵位;

  其三,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;

  其四,源于宗族关系;

  其五,寓意吉祥或美好。

  后二者,跟杨骁不搭边,关系不大,因为只有异族才会源于宗族关系,或是寓意吉祥美好来命名国号。

  如元朝的国号,是取《易经》上“大哉乾元”句中的“元”,有大、首的意思。

  但是,也有人认为,与蒙古人的风俗和图腾有关,更有人认为与道家谶语“元元之上,我为皇帝”有关。

  如明朝,白莲教也称“光明教”,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“明王”,他的儿子韩林儿称“小明王”。

 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曾经信奉过白莲教,而且还承认:自己是白莲教先头部队的左副元帅(小明王任命的)。

  所以,朱元璋取得政权后,定国号为“大明”。

  清朝的话,皇太极改“后金”为“清”,大概是根据古代阴阳五行的观点。

  每一个朝代,都有自己的五行。

  五行分为金木水火土,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,而明朝就是属火,而火是克金的,那么这個大金的国号肯定是不能继续用了。

  之所以选择大清作为国号,是因为清这个字有个三点水,属于水,水刚好可以克火,也就是清朝克明朝,这就是五行属性上的压制……

  在宋朝之后,国号的来由就是较为随意了。

  国号的建立,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官方称呼,这样也名正言顺。

  如果不确定国号,就像是一盘散沙,根本没办法去统一中原。

  所以国号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,也是十分庄重的。

  这个时代的传统观念,仍是以封地或爵位来确立国号。

  譬如后周恭帝即位后,任命赵匡胤为归德军宋州节度使。

  赵匡胤的部队,在宋州不断发展壮大,于960年在陈桥发动兵变,夺取了后周的政权,建立了宋朝。

  国号用“宋”,意在纪念“发迹之地”——宋州。

  故,不管杨骁用自己的王号还是封地来命名国号,都是可以的。

  “文伯,你怎么看?”

  杨骁询问了王朴的意见。

  原本眼观鼻,鼻观口,口观心,装作一副若无其事模样的王朴,看见杨骁发问,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。

  “陛下,以微臣之见,秦之国号,这千百年来已然泛滥,而且不祥!”

  王朴郑重其事的说道:“秦朝国祚不过十几年,传二世而亡。”

  “五胡十六国时期,有前秦、后秦、西秦。北魏末年,羌人莫折大提称秦王;隋末,薛举自称西秦霸王。”

  “唐德宗之时,泾原兵变后,朱泚被拥立为帝,国号大秦;似李茂贞、高季兴、李守贞等人,都曾自立为秦王,或被封为秦王。”

  “然,以秦为国号者,往往国祚短夭,难成大事。除了嬴秦,就没有大一统的国朝!”

  “陛下早前自号秦王也就罢了,而今定鼎中原,志在一统天下,不可以‘秦’为国号!”

  王朴的这番话一出,公卿百官也不敢说话了。

  本来主张以“秦”为国号的窦贞固、苏禹珪等人,也是三缄其口,默不作声。

  为何?

  按照王朴的说法,“秦”这个国号,的确是足够响亮,但是已经泛滥成灾了,而且在嬴秦之后的秦国,都非常“短命”,多为割据政权。

  杨骁立国大秦的话,日后史书上,岂非会称之为“东秦”或“杨秦”吗?

  这不符合杨骁的心思。

  “好!那,便以‘明’为国号!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群臣山呼道。

  杨骁微微颔首,又道:“对于年号,诸卿有何谏言?”

  如果说,新朝的年号只有“秦”、“明”两个选择,那么年号的选择就多了。对于年号,一般有六种制定方法。

  一者,查”字典”。

  《易经》,是古人阐述天地万物变化的一部哲学经书,所以里面隐含着非常多的吉祥话和吉祥字。

  例如贞、亨、咸、乾、利、元等等。

  很多年号其实都是从《易经》中查出来的。

  如唐太宗的“贞观”年号,就是取自《易经》中的原话: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。

  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是“咸宁”,取自“首出庶物,万国咸宁”;以及唐高宗李治的“咸亨”,取自“含弘广大,晶物咸亨”。

  乾隆皇帝的“乾隆”、隋炀帝的“大业”、宋神宗的“元丰”等等。

  基本上讲,只要年号中带有“乾”、“元”、“贞”等字的,都是参考了《易经》。

  二者,则是取自于祥瑞。

  所谓祥瑞,就是上天出现的一些吉祥的征兆。

  比如久旱之后下了一场雨,就被称为“天降甘露”,于是便有了“甘露”这个年号。

  某地的田里种出来了一株奇异的稻穗,也就是禾苗,也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天兆,所以就有了“嘉禾”这个年号。

  三国的东吴时期,曾经有人看到一棵树上站着五只色彩斑斓的鸟,于是就有人说这是五只彩色凤凰,所以就把年号定为了“五凤”。

  东吴大帝孙权最喜欢用祥瑞来定年号。

  三者,看皇帝的临场发挥(喜好)。

  最喜欢这样做的就是汉武帝。

  他不仅是第一个发明年号的人,而且还喜欢随心情更改年号。

  譬如他曾经出门狩猎,途中发现了一只白色的麒麟,所以就把年号改成了“元狩”。

  某个地方挖出来一个青铜大鼎,就又把年号改成了“元鼎”。

  后来,汉武帝还曾去封禅泰山,所以又把年号改成了“元封”。

  四者,表达某些特殊的政治寓意。

  譬如唐高祖李渊的年号是为“武德”,表示停止干戈和战争,专心德政的意思,跟隋朝末年的乱世是相符的。

  皇太极的年号叫做“崇德”,完全是和明朝“崇祯”的年号对着干。

  “崇德”代表着崇尚德政,而“崇祯”的意思是崇尚祯祥。

  德政是以民为本,而祯祥是靠天保佑,所以言外之意是大清比大明更胜一筹。

  五者,帮助皇帝来宣示皇位得来的合法性。

  比如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,在称帝的时候也饱受非议,于是她一度把年号定为“天授”,表示她的皇位是由上天授予的,谁再议论,那就是和上天过不去。

  最后,那就是通过年号来表达对前代贤明帝王的怀念。

  这种年号,一般由两个年号各取一字,组合成一个新的年号。

  比如唐德宗的年号是“贞元”,其实是“贞观”和“开元”两个年号的组合,代表着唐朝两个最辉煌的时期: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。

  此时,为了给杨骁起一个响亮而寓意极好的年号,朝中的公卿百官都绞尽脑汁,七嘴八舌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“皇上,《尚书》曰:尔尚弼予一人,永清四海,时哉弗可失!不如以‘永清’为年号,如何?”

  “不好,不好。皇上,以臣之见,不妨以‘天启’为年号!“

  “昔日李太白有诗曰: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群才!”

  “臣认为,以‘天顺’为年号更好。《易传·彖传下·革》曰: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

  “陛下革周命,代汉祚,顺天应人,正合此理!”

  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这出自《易经》,陛下建立大明,厚德载物,何不以‘天德’作为年号?”

  “皇上你得天道庇佑,开创伟业,可取年号为‘天佑’!”

  “不妥。陛下建立大明,为华夏正朔,以一统天下为己任,当以‘大统’或‘正统’、‘宣统’为年号!”

  “这不好吧?吾皇武运昌隆,大明国祚万载,以‘隆武’为年号再合适不过。”

  “武?天下大乱已久,民心思定,期盼一个治世,皇上何不用‘弘治’作为年号?”

  “《尚书·虞书·皋陶谟》上说:日宣三德,夙夜浚明有家。日严祗敬六德,亮采有邦。陛下何不以‘宣德’为年号?”

  “陛下拨乱反正,统武兴文,永惟祖宗之洪业。何不用‘洪武’作为年号?”

  “皇上,应该用‘成化’的年号!天常之道,生物而不有,成化而不宰!”

  “年号为‘令和’,如何?令天下大和!”

  “还不如以‘昭和’为年号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